每一所城市都會衍生出自己的教育圈子,在這些教育圈子中,總會出現一些學校群,成為家長們擇校的熱門選擇!!!在長春市,大家較熟悉的學校群大多指的是“長春四大學校”但隨著長春市教育的蓬勃發(fā)展,這樣的學校格局也在不斷的變化!!!
當年的“長春四大學校”。它指的是長春當年教學質量較好的四所高中,他們分別是:自由大路上的東北師大附中、工農廣場邊上的吉林省實驗中學、曾經在西廣場的長春市實驗中學,以及曾與它毗鄰的長春市十一高中。但這是十余年前,教育真正均衡發(fā)展前的“學校排行榜”了。
而如今,時光飛逝,長春四大學校的座次也是起起落落。長春學校(這里主要指的是高中)已經遠遠過了原有的四大校的范疇,呈現出一種百花爭艷、群雄并起的狀態(tài)。
[曾經的“長春四大學校”]
在長春教育的風云變幻當中,穩(wěn)坐江山的是東北師大附中。學校目前建校已經過了一個甲子。這些年,盡管增設了新的校區(qū)、擴建了分校,還把初中部南遷到了明珠小區(qū),但其在高中階段的重點大學錄取率上,依然占據首位。師大附中在教育理念和國際化視野等方面,和其他學校教學比相對寬松,也具備了國內高中的實力和風范,是長春家長和孩子們較向往的一所學府。
在高中競爭中,不得不提的還有省實驗中學,是省教育廳直屬的首批重點中學。雖然近幾年學校整體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大不如前,但曾經輝煌一時。當年,中考階段的一部分生源,都會把省實驗中學作為除了師大附中之外的另一個目標。
同是“長春四大學校中的中流砥柱”的長春市實驗中學在上世紀末也是風光無限,當時它坐落在長春市西廣場邊上,也是很多家長和孩子選的學校。大約在2003年前后,學校新校址遠離市區(qū),許多生源苦于不愿住校,通勤上學又不方便,放棄了選擇市實驗中學,學校的生源開始大不如前。
長春市十一高中在搬遷到綠園區(qū)景陽大路之后,隨著校園校舍的擴大,又沒有徹底遠離市區(qū),所以在招生的問題上并沒有受到影響。十余年來,十一高的高考成績和社會口碑與日俱增,從高考成績上看,長春市十一高中是長春四大學校中的后來居上者,成為市教育局直屬學校里的第一。
[吉大附中高中部“橫空出世”]
在2010年前后,師大附中始終是難以撼動的級霸主,十一高緊隨其后。而在近幾年,曾經略顯踟躕的省實驗、市實驗等老牌學校,也開始煥發(fā)活力。除此之外,長春二中、第二實驗中學、六中、汽六、八中等學校也都均有不俗表現。
與此同時,吉大附中開始在全省乃至范圍內聘請教育、與國內諸多學府合作、吸收大量好的生源,成為家長們高度關注和期待的學校。
2010年,吉大附中高中部成立,秋季首次招生就招募到了長春地區(qū)390名學子,甚至獲得長春中考前六名中五名學子的青睞。吉林大學也形成了一個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直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
因為有自己的初中部,吉大附中的生源可以與師大附中、十一高等學校匹敵,成立時間雖短,但嚴格的治校理念、的師資力量和良好的生源,讓這所學校迅速崛起。
吉大附中高中部的誕生之所以稱為“橫空出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她擁有一支極強的教師隊伍。辦學伊始,吉大附中高中部就從省內外“挖”了一批教師,2011年,更是從師大附中高新聘了七名特級教師,使得該校的特級教師隊伍進一步擴大,師資配比力度,在吉林省內也屈指可數。
[長春高中教育的新格局]
2013年高考放榜之夜,是吉大附中高中部的“首秀”,因此格外受關注。
當年,吉大附中三百多孩子,全省640分以上的文科考生共4人,吉大附中高中部有3人。全校文科重點率達,理科重點率達到93.99%。加上吉大附中高中部劉恒宇以657分(含5分省三好學生加分)的成績獲吉林省文科,吉大附中高中部可謂是一鳴驚人。
到2017年,吉大附中高中部建校七年,僅有五屆畢業(yè)生,已經培養(yǎng)了五位吉林省高考文科裸分考生(其中兩位并列),每年的文理科重點率都遙遙持平。吉大附中保留了大量自己初中部的好學生,有些孩子適應了吉大的教育模式,六年下來考出的成績都不錯,吉大附中高中部的保苗率相當可觀。
就像清華和北大之間的PK一樣,一山之中的二虎總是無法相容,即使是中學也都是一樣。在長春,吉大附中和師大附中之間關于生源和之間的競爭矛盾也是不可調和的。
在吉大附中高中部沒成立以前,長春市學子較想去的學校是師大附中。吉大附中高中部成立后,取得不俗成績,使得兩校之間教師資源的競爭也顯露出來。
與此同時,也形成了近幾年長春市高中教育“一多強”的格局,各強校之間力量的此消彼長變化迅猛。
[家長眼中的高中排名已有所變動]
“上學那時候,我們心目中的四大校是較牛的,師大附中、省實驗、市實驗、十一高,但是現在除了師大附中之外,其他三所學校好像沒有以前那么厲害了。現在像是吉大附中、二中、市二實驗等學校已成為后起之秀,近幾年的率還都不錯。”一名家長這樣說。
“以前家長對于學校的評價可能都是看率,但作為一個好學校,率只是其中一個考評標準,學校的環(huán)境、師資師德、學生其他素質的培養(yǎng)等指標都是好學校的考核標準,所以確實應該重新對高中進行排序。”
說起如何評價一所高中,這里面,有一個外行和普通家長根本不懂的概念,“高中進出口比”。這是一個長春市教育局推出的,衡量各高中實際教學水平的標準指數。一般業(yè)界人士評價學校辦學好與差應參照學生中考進口、高考出口成績增強幅度這一重要指標來衡量。
通俗的解釋就是,三年前高中招生錄取時,招收了過重點線的100名學生;三年后高考時,這100個學生有多少個進入重點大學。這個比例越高,這個學校實際教學提升能力就越高。#p#副標題#e#
而在這個比例上,名氣較大的學校反而并不占優(yōu)勢。相反,很多一類末尾,二類的高中,比如汽開區(qū)六中、長春六中、八中,可能當年錄取時僅錄取到十幾個過重點高中分數線的學生,結果三年后高考時,卻有幾十名學生考上了重點大學,如果一個學生中考成績僅550.5分的考生,但在高考取得了650分的好成績,那么這所學校的進出口比就要遠遠過所謂的學校。
[評價高中應有三大指標]
到底什么樣的高中是一所好高中?長春某學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長表示,評價一所高中辦學好壞、成功與否,應通過學校服務對象是否滿意、在校學生三年進步幅度、各層次學生較終出路這三條標準來衡量。
這位校長認為,每一所高中的學生、家長層次都不同,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是否達到這些群體滿意是檢驗學校的重要指標。因為每所高中招收的整體學生成績起點都不相同,學生在校學習三年進步幅度是根本性指標。以中考分數為例,學生進入高中后高進高出理所應當,高進低出就是教育的失敗,真正有內涵、成功的教育是低進高出。此外,高中教育應該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出路,不應僅僅關注高層次群體,中下層次的孩子也都應通過特長培養(yǎng)等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校。
[選擇高中要把握幾項數據]
我們該如何選擇呢?對此,另一名高中負責教學的副校長表示,需要看一下跟高考成績相關的幾項重要數據,比如很多學校在宣布成績的時候,會說較,需要注意一點,大多數情況之下,亮相的數據都是出自學校的實驗班,與普通班的教學關系沒有那么緊密。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還有一項數據,就是那個上面寫的,一本率和本科上線率,幾乎在每一所高中的宣傳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數據。
另一個重要數據就是看這所學校的平均分,平均分是衡量一所學校成績的重要數據,也是我們考察一個高中的重要指標。
值得關注的還有一個學校的教學風格,現在大家都知道重視素質教育,有些比較重視高考的,一些學校教育管的比較嚴,課業(yè)負擔比較重;還有一些學校教育改革的力度比較大,會有很多的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等等。因此大家在選擇學校時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強弱,所以說在錄取排名差不多的情況下,這所學校的教學風格也是考慮的因素。